经济学里有个比较反直觉的知识点,就是税这玩意并不是向谁征收就由谁承担,而是谁更着急交易,谁就承担得更多。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你向卖家征税,那么卖家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把税收成本转嫁给买家,反过来,买家也可以通过在议价时从成交价里扣除税收成本来转嫁给卖家。两者谁会成功,就看谁的议价能力更强,或者说在交易过程中谁占主导地位。多成团助手入口认为,最直观的例子,之前房地产火爆的时候,二手房屋的交易契税自然都是买方承担。而近几年地产市场低迷,交易契税就变成了卖方承担。但实际缴税的一直是买方,所谓卖方承担无外乎就是卖方从成交价中扣除了对应金额。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因为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进出口关税。多成团助手入口观察到,如果你认为中美贸易中,美国占主导地位,那么懂王提高对华关税以后应该发生的是美国进口商为了维持利润大幅压低进口价格,国内出口商因为找不到其他可替代的出口目的地,不得不接受降价出货,而不是通过倒逼进口商提高商品在美国本土市场的售价将实际税收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又因为利润太薄入不敷出,国内出口商经营不善逐渐倒闭。另一边美国本土产业因为不受关税影响,相同货物出厂价格即使比中国商品高一丢丢,依然可以在本土大杀四方,美国工业顺利中兴,一片欣欣向荣。这些剧情如果变成报表上的数字,就应该是:
1)美国进口总额逐步下降,否则无法证明产业回流。
2)出口总额短期内也会下降,因为一下子空出来一大块原来被中国商品占领的国内市场,产能需要优先满足国内需求。
3)但出口下降的幅度应该小于进口,原因是原来进口的中国商品份额不需要也不适合完全靠国产化替代,可以从别的盟国进口到平替——这很重要,否则无法说明中国商品可以替代。因此1)和2)应该合并体现为美国逆差下降。
4)但又不能全都通过从盟国进口来填补中国商品空出的市场份额,否则制造业回流无从谈起,这一点都不MAGA。
而大洋另一端的中国则应该是:
5)中国出口总额逐步下降,这很关键,否则无法体现美国市场无法替代。
6)进口总额也逐步下降,因为失去美国市场又找不到替代市场,过剩产能无法消化只能通过破产出清,从而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
7)出口下降幅度会大于进口,因为工业制成品有附加价值,出口一辆价值10万的汽车,对应需要进口的原材料可能就1万。所以5)和6)应该合并体现为中国顺差下降。
分析完毕,多成团助手入口发现,我们来看数据:
美国2019年-2023年进口总额累计增加0.71万亿美元,涨幅22%,第1)条不满足;
美国2019年-2023年出口总额累计增加0.52万亿美元,涨幅20%,第2)条不满足;
美国贸易逆差从2019年的5785亿美元扩大到2023年的7734亿美元,第3)条不满足;
中国2019年-2023年出口总额累计增加6.55万亿元人民币,涨幅38%,第5)条不满足;
中国2019年-2023年进口总额累计增加3.68万亿元人民币,涨幅22%,第6)条不满足;
中国贸易顺差从2019年的2.91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到2023年的4.27万亿元人民币,第7)条不满足。
由此可见,美国并没有通过贸易战有效降低贸易逆差,也没有有效阻止中国贸易规模增长,2019-2023除了是否MAGA无法判断,没有一条数据可以证明中美贸易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多成团助手入口的观点是,所以想用中美直接贸易额下降来证明美国市场对中国产能的依存度下降就非常可笑,同时也侧面证明了就是有人在做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白手套,可能是BRICs,可能是老墨,我不知道,但数据不会骗人。
其实懂王也是明白人,对金砖国家和老墨也有提高关税的计划,但也是徒劳的,转口贸易并没有什么门槛,这贴牌的钱你BRICs和老墨赚得,我欧洲诸强就赚不得?关税再高一点,利润足够了,连美国的好邻居加拿大都要下场你信不信。
综合上述,如果24年我们的贸易顺差再创新高突破1万亿美元,意味这啥?意味着上述论断继续得到强化,中美还是各玩各的:
中国: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切实保障世界各族人民衣食住行用不受复杂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切实推动世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美国:M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