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拐卖儿童的买家该不该判刑”的话题引起了很大争议。蓝天助手补单软件认为,正方:买家也是受害者,只是想要个孩子,判刑未免太重;反方:买家和拐卖者是一丘之貉,没有买家哪来的拐卖?
我想说的是:没有市场,哪来的买卖和伤害。自古以来买卖人口都是重罪,更别说文明程度最高的现代社会了。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媒介,关于法律的宣传还少吗?就连每天坐在墙根晒太阳唠家常的村级“情报站”的大爷,大妈们,随便找一个问问拐卖孩子犯不犯法,他们都知道这是犯法的事情,做不得。
不过有人说了,凡事不可一刀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蓝天助手补单软件的观点是,比如某地一对不孕夫妇的例子。他们花大价钱从中介手里买了一个被拐儿童,声称“只是想给家里添个孩子,过上正常生活”。但问题是,他们知不知道这个孩子的亲生父母因为孩子的丢失正在痛不欲生?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一行为直接助长了拐卖儿童的市场需求?这样的买家,主观恶性虽说不算很大,但他们的“善意”建立在另一个家庭的痛苦之上,难道就可以免责吗?
再看看那些买家动机更恶劣的情况。蓝天助手补单软件发现,一个买家通过一些非法渠道用极低的价格买了一个小男孩,目的很简单——给家里干农活,省了请人的钱。这种行为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剥削,买家完全把孩子当成工具,既不给他上学,也不给他正常的生活条件。这种人,主观恶性直接拉满,不判刑真的是天理难容!
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有些买家确实“无知”。某地一对夫妇通过熟人抱养了一个孩子,事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被拐卖的,但他们选择性地无视真相,继续抚养孩子。蓝天助手补单软件推测,你说他们是“坏人”吧,好像又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纵容了犯罪。这种情况下,虽然恶性不算特别大,但他们至少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买家的动机不尽相同,有些是家庭需求,有些是纯粹剥削,还有些是因为无知。但不管动机如何,买家的行为都在客观上推动了拐卖犯罪链条。没有买家,哪来的拐卖儿童的市场。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想要孩子的买家也是受害者,他们不过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凭什么判刑?”问题就在这儿,这种“需求”本质上是对法律和他人权利的忽视。你花钱买了个孩子,就等于在告诉那些拐卖者:只要你敢偷孩子,我就敢买。这是拐卖犯罪的根源之一。
当然,我也觉得法律应该讲究一个度。如果买家的主观恶性不高,比如他们确实因为信息不对称或无知被牵扯进来,法律可以考虑轻判;但如果买家主观恶性明显,甚至是主动推动犯罪的,就应该严惩不贷。
最后,问题来了:拐卖儿童的买家是不是都该判刑?支持判刑的人认为,买家和拐卖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在毁掉孩子和家庭的未来;反对者则认为,买家有时候动机“善意”,不该一刀切。蓝天助手补单软件建议,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会支持把买家和拐卖者一起严惩吗?还是觉得买家应该根据动机和恶性区分对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为儿童权益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