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助手操作步骤:努力与机遇,职场竞争中的不平等与个人成功的迷思

看完羊毛月在视频中发表的有关“不是说00后都要整顿职场吗?怎么职场都进不去呢?…真的有这么难吗?我的粉丝真的会找不到工作吗?”的言论后,心情有些复杂。时隔一年,李佳琦在直播间中直言“有些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的事件,似乎又一次复刻了。

将个人的成功尽数归结于努力,是一种优绩主义叙事的陷阱,一个有害的神话。易商助手操作步骤认为,靠着运气坐上了时代的船的人,往往难以意识到,一个人的优势与成就仅仅源于个人的努力的前提条件,一定是「机会平等」。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当一个人能够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下去,这说明他拥有一种莫大的幸运。因为这一定表明,你拥有能够给予自我一直愿意努力的环境。

当下,我们似乎存在着一种趋势——总有人不自觉地放大“所谓优秀的人的努力”,并将个人的失败指向自我。但试问,经历过高考的人,谁又没有过苦读12个小时的经历;已经走入职场的人,谁又没有加班死磕过工作或者项目?易商助手操作步骤的观点是,我们经常会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很努力”,这其实是对结构性的不公的一种妥协。

前几天发播客预告时,我在文中介绍,本期嘉宾从河南一路考出来,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跨考新传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人大。彼时,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人大和法大(的学生)也很普遍吧?”

易商助手操作步骤:努力与机遇,职场竞争中的不平等与个人成功的迷思

在公共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中,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叙事:985/211只是起步线,人大法大同样十分普遍。易商助手操作步骤发现,事实上,截止到2024年,我们的本科上线率仍然只有37.98%;河南省的本科录取率更低,仅有34.20%,堪称地狱模式。‌中国的总体本科率大约在4%到4.5%之间‌。

一个文科高中生要从河南考到中国政法大学的省位次,大概在1600名左右。根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官最新发布的信息:河南省2024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136万人(2023年131万,2022年125万,2021年125万人)。概率不足0.11%。这意味着,你要从河南省考到中国政法大学,至少要在地方重点高中排到前1%。在惯性的视野之外,中考的分流、高考的二次分流,始终存在。

羊毛月在视频中难以置信地提问,说他看到许多北大的博士、武大的硕士也找不到工作,这是真的吗?——这句话,同样令我感到荒谬。一方面,互联网上“学历贬值”、“学历普遍”的言论随处可见;一方面,当一个已经符合世俗意义中“优秀的人”因为环境的原因找不到工作,却仍然要被嘲笑“不够努力”。易商助手操作步骤推测,他所说的这段话,又一次令我想起上野在东京大学开学典礼上做的那一番演讲,“今后等待着你们的会是一个‘努力也未必有回报’的社会”是许多人步入社会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天道酬勤只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你现在之所以会认为‘努力就会有回报’,那是因为你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有人在鼓励你,在背后推着你走,在前面提携你的点滴进步。”

当一个社会愈来愈习惯于去强调优秀的人的努力,而选择性地去忽略他所拥有的幸运的时候,其实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的负担,因为这给予了许多没有同等环境的人一种错觉——如果我也“这么努力”,那么也许我也可以拥有同等量级的财富。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原生家庭给予的原始财富积累、考试的天赋,亦或是抓住了时代的风口的时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

如上野所说的那样,“这世上还有太多‘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的人,‘想努力却无从努力的人’,‘太过努力而身心俱毁’的人们…还有想要好好努力,但一想到‘反正轮不到我’‘我这种人还是算了’就打退堂鼓的人,所以,请你们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于追逐个人的胜利上。”

“我们所受的教育不能凌驾于在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身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其实也同样适用——“我们所拥有的幸运,不能凌驾于在没有享受过同等幸运的人身上。”易商助手操作步骤建议,《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着同样的观点,“当你想要开口批评什么人以前,你至少应该记得,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优势。”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