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格力已经是中国空调第一,董小姐也早已是总部二把手,不过当年的中国首富却干了一件让董小姐勃然大怒的事儿。国美的黄光裕不打招呼就要降格力的价。董明珠立即下令,停止向国美供货。不过当年的黄首富没惯着她,直接全国下架了格力的货。
2004年的时候,格力已经是国内空调的老大了,董小姐也稳稳地坐在了公司二把手的位置上。但你知道吗?那年中国的首富可干了一件让董小姐火冒三丈的事。
那时候的情况
2004年啊,对中国家电圈来说,真是个变化多端的年头。那会儿,中国经济正嗖嗖地往上涨,哪个行业都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空调市场,很热闹。不是有句话说嘛,“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格力电器和他们的头儿董明珠,就是把这话活生生演出来的例子。格力电器,这个1991年才开始的公司,没想到只用了十几年,就靠着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出色的产品质量,一跃成为了中国和全球空调行业的老大。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董明珠。从1994年开始,她就加入了格力,用她那坚强的性格和独到的眼光,带着格力一次次攀登高峰。到了2004年,格力已经稳稳坐上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头把交椅,董明珠也已经是公司里响当当的人物,二号人物,大家都特别尊敬她。
可就在这时候,格力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国美电器,那时候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卖场,它的老板黄光裕还是中国首富呢。黄光裕这人特别精明,做事果断,国美电器也是在他的带领下越做越大。结果在2004年,黄光裕干了一件让人吃惊的事——他二话不说,就自己宣布把格力电器的价格给降了。这一来,可算是惹毛了格力,也惹毛了董明珠。2004年春天,中国商界里悄悄地刮起了一场大风。格力电器和国美电器杠上了,这事儿当时可火了。黄光裕一声令下,说要把格力电器的价格往死里砍,董明珠一听,二话不说,直接告诉手下,格力不给国美供货了。她这么做,就是为了保住格力的牌子,守住自己的底线。
黄光裕一看董明珠这么硬气,他也不含糊,直接让全国国美店都撤了格力产品。这可不只是两家公司打架那么简单,更是两个大佬脾气的较量。董明珠代表的是格力对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黄光裕呢,就是国美在卖东西这块的霸主。
市场压力山大,但董明珠就是不低头。她心里明白,一个牌子值不值钱,就看自己能不能说了算,定什么价。所以她开始动手建自己的销售路子,开了好多格力店,还找了独家经销商。这一招真厉害,不仅让格力的牌子更响了,也给以后跟别人较劲打下了好基础。2007年的时候,格力为了跟经销商们关系更铁,做了个挺大胆的决定,就是把10%的股份分给京海担保公司。这家公司啊,其实就是由格力的10个地方销售公司联手弄的。这样一来,格力的销售网络就更稳固了,销售团队也拧成了一股绳,大家利益一致,格力在市场上也就更有竞争力了。
到了2012年,董明珠成了格力电器的新掌门人,她眼神坚定,望着未来,但也知道肩上的担子不轻。作为一把手,她得带着公司继续往前冲,还得解决一堆问题和内部的麻烦。在这个过程中,她不光表现出了厉害的领导能力,还做了很多不容易的选择。董明珠心里明白,公司要想混得好,不光得产品过硬,还得内部管理跟得上,市场策略也得灵活变通。管人、搞创新、定策略,这些都是她得好好琢磨的大事。格力这些年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不管是内部管理还是市场竞争,哪个环节都得靠她的脑瓜子和胆量去摆平。
这不,到了2022年,格力在空调这行当的老大位置被美的给抢了,这事儿让董明珠心里挺不是滋味。但她可没被打垮,琢磨着怎么带着格力翻过这道坎儿。她琢磨出味儿来了,小G助手认为,格力得往更多方向使劲儿,不能光指着空调这一亩三分地。
就这样,董明珠带着格力,准备开启新篇章。董明珠的事儿告诉我们,想成功就得经历不少难关,什么事儿都说不定。但只要心里有底儿,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什么困难都能挺过去。你看格力电器,它的发展就告诉我们,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就得不停地创新,跟着时代走,还得把内部管理搞好,企业文化也得重视起来。
董明珠可是真刀真枪地干出来的,多大的难关都不怕,只要守着最开始的心,走对路,总能想到办法。在商场上打拼了三十年,哪一年不是过得心惊胆战的。她能到今天这一步,可不是光靠运气,那是真下了功夫,用了脑子。董明珠的事儿,不光是中国企业家那股子拼劲儿的代表,也是给咱每个人打气儿的榜样,让人更有勇气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