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产业转移的辟谣论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国家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的消息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大有成真的迹象,似乎真的是国家有相关政策和文件出台;起初我也以为是真的,作为一个产业人,创业几十年的人,这种敏感程度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有一点兴奋,毕竟多年前就作出过这种预测和判断。
冷静分析判断后最终这种兴奋还是化为了理智。
首先必须承认一点,我的预测和判断还是坚持,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也必须到来。原因如下:1.中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省份,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在几十年的优惠政策和国家帮扶下走在了中西部前面,尤其是远超西部省份,这不符合一个国家发展的客观规律,更不符合中国这种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的施政目标和远景规划;2.人才,劳动力,人口的大规模迁徙,虽然给沿海省份带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是也给沿海省份带去了沉重负担,大量人口的聚集,给政府管理,城市管理,建设带去的不只是好处,还有负担;3.承上启下,因为第二条,也给中西部和东北的人才,劳动力,人口带去了流失,这种流失不仅仅只是人的流失,还有产业,土地资源,教育(如学校的减少)等等的流失,让中西部雪上加霜。这些年沿海省份,尤其是东南沿海,给全国人民一种他们就是聪明的客观印象,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管是这些省份的省级领导,还是产业的企业家们,甚至是教育部门的优质老师都是内地过去的,所以中西部省份的人并不比他们笨,甚至少数省份的整体智商和能力,水平是高于他们的; 4.过去是海权时代,中国在发展初期,同时也为了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这些企业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以外,重点要考虑出口创汇,沿海省份具有天然的优势——港口,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持,甚至中部个别省份的帮助下,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5.而今天,中国就不需要出口了,就不需要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了吗?当然不是,依然需要,既然需要,沿海的海运和低成本运输优势就不可能消失;6.虽然沿海省份的运输成本优势还在,出口创汇也依然要坚持,但是并不代表必须所有企业就一定要留在沿海,出口创汇型,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并且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的,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依然可以继续留在沿海省份;7.几年前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政策,战略,要从过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让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更加均衡,甚至更健康的以内需拉动为主,出口为辅,基础设施建设最后的发展方向转变;8.内需拉动的前提是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单靠沿海和中部,以及西部的少数省份的少数人是解决不了的,不现实的;9.让部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逐步,有序的向中西部转移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历史必然,当然这是可见的未来,有可能马上,但是当前的舆论肯定是不真实的,因为没有任何官方发言和文件出台;10.转移到中西部,或者说发展中西部还必须具备若干条件:首先是劳动力够,其次是交通区位优势,最重要的是人才储备;还有各地的政策,资金扶持,这种迁移是必须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然行为,是企业发展的自身选择,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搬迁需不需要资金?从哪来?企业能不能负担的起?搬到哪更符合企业的发展定位?投资环境如何等等…等等;11.既然是考虑内需,首当其冲的交通,区位优势,因为这是企业的成本,哪个地方交通更方便,更节省成本,自然企业更愿意投资到哪,而不是大家无知盲目议论的安全因素而考虑川渝,哪种盲目直言四川的更像四川在带节奏,这非常符合他们的一贯作风;12.个人更看好河南,湖北,湖南,然后是陕西和重庆;原因如下:河南是中国唯二的区位中心,交通得天独厚,因为人口众多,劳动力优势强,同时因为河南发展的比较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湖北的优势全国人民一目了然,拥有跟河南同样的区位优势,甚至更强,承接南北,纵贯东西,同时还有长江,汉江这河南所不具备的黄金水道,众所周知,水运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同时湖北还有全国前列的高教,包括初级教育的优势,世界最多大学生的城市武汉,这都是企业迫切需要的;湖南有长沙的高校和基础教育优势,这一点超过河南和郑州,同时湖南横穿承接东西,离广东较近,广东广大的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等企业更方便。以上这些懂地理知识,有经济常识的人在心中都能一目了然,不懂地理的,找个地图就能清楚明白了,河南承接的是东北部沿海的转移相对方便,可以直达西北,而湖南是承接的东南沿海的转移更方便横穿到西南,湖北刚好北望京津冀城市圈,南俯东南沿海的珠三角,东看长三角,西连成渝经济圈,刚好在中国现有的四个经济圈的正中间。而后是重庆,重庆作为最大的直辖市,相对人口众多,劳动力够,成本低,还是成渝经济圈的工业中心,配套更容易,同时也有长江水道,离中部,南部也不是太远,商品可以辐射到四川和西南,包括西北,然后陕西。熊猫多多助手邀请码观察到,头条字数限制让我删了四千字,格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