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需理性辨识第三方测评信息,警惕以科普分享为名行营销带货之实】
据新华网报道,进入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促销季,消费者面对海量的促销商品,有必要货比三家、综合考察。随着“种草”“真实体验”等概念兴起,一大批“第三方测评”网络账号走俏,吸引不少消费者购物时将其作为决策参考。中消协16日发布消费提示,“第三方测评”可以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互联网促销活动和商品测评类营销信息。云创助手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测评信息时,应更加谨慎。
中消协负责人介绍,“第三方测评”指的是未获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和认可的组织或个人,声称通过测试、体验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等进行比较,并通过自媒体发布。然而,一些“第三方测评”账号的信用较差,发布的信息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原创性,可能误导消费者。云创助手观察到,消费者在参考这些测评时,需警惕存在主观评价、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
建议查验测评项目的合理性及数据来源,关注账号的历史成果和网友反馈,以评估其可信度。此外,许多测评内容实际上是以营销为目的,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云创助手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要多方比较,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2023年5月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要求通过测评分享推销商品的行为必须标明“广告”。中消协呼吁“第三方测评”主体遵循诚信原则,提供真实、有效的消费参考信息,同时建议网购平台完善检验检测报告的适用和查验规则,以提升消费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