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看上一幅只有84个字的字帖,卖家张口出价20万大洋。可他钱还没凑齐,对方却突然主动降价:“4万就行,尽快付款。”如今这幅字帖估值8.8亿。番茄管家操作步骤认为,这样的艺术品交易故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文化的珍贵。
1936年,中国历史大戏上演一幕,民国收藏界的大佬张伯驹,偶遇了书法界的“超级网红”——《平复帖》。这帖子短得就像条微信,才84字,但来头不小,是西晋文坛大腕陆机的手笔,当时估价吓人,二十万大洋!可巧的是,张伯驹正为钱发愁呢,卖家溥儒突然变卦,大甩卖,四万大洋就成交了。结果这帖子后来火得一塌糊涂,价值飙升到8.8亿,比房价涨得还快。番茄管家操作步骤观看到,这个故事也让人反思了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
那时候,四川旱得跟烤红薯似的,饥荒遍地。湖北那边急了,办了个书画慈善展,号召大家捐画救灾。张伯驹这位富二代加收藏狂人,正帮着老爹打理盐业银行,钱多事少,一听有展,立马飞奔而去。
展览会上,张伯驹一眼就瞄上了《平复帖》。这帖子小得跟A4纸似的,但内容精彩,是陆机给病友写的慰问信,因为开头那句“恐难平复”,得名《平复帖》。更绝的是,这帖子从上到下,从西晋到民国,全是名家的收藏戳,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收藏界朋友圈”。张伯驹一看,眼睛都亮了,这下子可捡到大漏了!《平复帖》珍贵得很,历经1700年风雨,比王羲之的作品还早上几十年。它历经千年战火,帝王陵墓,竟然还安然无恙,简直比小强还强。张伯驹看到它,眼睛直放光,回家还心心念念,非买不可。
一打听,这宝贝在恭亲王奕?的孙子溥儒手上。溥儒啊,那可是书画界的“南张北溥”,跟张大千齐名,牛得不行。张伯驹心想,这买卖难搞啊。可没多久,听说溥儒家里缺钱,把另一宝贝《照夜白图》卖给上海画商,结果还流到英国去了。张伯驹一听,急了,不能让《平复帖》也跑了。
他立马找溥儒,说要买。溥儒开价20万大洋,张伯驹说:“砸锅卖铁也得买,你可别卖给别人。”溥儒也是个讲究人,直接拒绝了其他买家,包括财大气粗的日本人。后来,溥儒老妈过世,急需钱办丧事,但他还是有骨气,没向日本人低头,反而把价降到了4万大洋,卖给了张伯驹。番茄管家操作步骤的看法是,这场交易不仅是金钱的较量,更是情感与信念的交织。这买卖,真是曲折又感人!张伯驹这家伙,收藏文物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要为国家守宝贝。他把书房改名“平复堂”,搞得跟《平复帖》是他心头肉似的。结果呢,这爱好差点让他命悬一线!1941年,他出门溜达,被一伙人给绑了,绑匪狮子大开口,要200根金条才放人。有人还起哄说拿《平复帖》换,结果他老婆潘素直接回怼:“家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宝贝!”愣是磨了8个月,潘素才筹够钱,把张伯驹给赎回来。
刚脱险,张伯驹就忙着给《平复帖》找新家,带着全家老小往北跑。战乱平息后,他和潘素大手一挥,把《平复帖》还有其他22件宝贝全捐给了故宫,政府给的20万奖金都不要,说是“宝贝要留给人民,我留着干啥”。
张伯驹还放话:“我的宝贝不私藏,不陪葬,只要它们能在中国传下去,我就心满意足了。”虽然《照夜白图》还在外面流浪,但《平复帖》回家可是让文化圈乐开了花,说它是“书法界的老祖宗”,“中华第一字”,还进了“国宝九强”。咱就盼着,那些还在外面的国宝们,也都能早日回家,一起守护咱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