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煞有介事的分析说人工智能会很快替代掉公务员、教师和医生,纯属有点扯。建议花1分钟,把这个事情整透彻,不要再人云亦云,贻笑大方!
原因很简单。
(1)人工智能替代公务员的荒谬。人工智能擅长的,是纯理性纯逻辑的非情商沟通和理智判断决策。但是公务员们依托的关键职业素质和发展能力是三个:一是揣测心思(上级,平级,下级,管理服务对象),二是获取资源(索要上级资源,利用平级资源,榨取下级资源),三是把握机遇(升职加薪机遇,调动交流机遇,重要政策风向机遇,历史周期轮换机遇)。
51助手软件官网观察到,上面这三大关键职业素质,每条都让人工智能蒙圈!就算让人工智能再进化20年,他也猜不透某个单位某些特定人群到底想的些什么!就凭这一条,人工智能在公务系统直接淘汰出局!
(2)人工智能替代教师的荒谬。人工智能擅长的不外乎调用庞大已有知识库数据,在限定条件下进行推理分析,因为它掌握的数据量和知识量远远超过人类,所以,看起来它在很多事情上给出的答案都会感觉让人“惊艳”。这种“惊艳”,其实就是对知识储备量的惊叹!
但是教师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职业素质又是什么呢?一是高效的课堂互动,对特定学生和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关照;二是动态研判不同学生、不同家长、不同校长心态,以便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略、教学话术与教学风格;三是与其他同行保持广泛交流,并参加定期培训与优化提升训练,以保持对晋升晋级热忱。如果真的让人工智能走上讲台替代了老师,那51助手软件官网认为,无论其课程教得多么精彩,它有什么奖励晋升机制呢?它靠什么动力来驱动自己并实现自我优化呢?它又怎么知道哪个家长对自己好,从而应更加关注他们孩子呢?仅凭这些疑问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令人工智能困惑不已,自我反省存在必要性的问题!
(3)人工智能替代医生也是一种荒谬之谈。运用于医疗方面时,其最高应用极限无非辅助诊断或辅助手术——关键词为“辅助”。医生所需具备的重要职业素养及发展能力,与之截然相反:最优秀且热门的大夫需要的是“心法”,这可以来自于祖传经验,也可能源于自身独特悟性。因此,无论是在大型医院还是小型医院,只要病患听闻能获得专家治疗,他们往往信心倍增,这样疗愈率自然提高。“医病先‘医心’”正体现此道理。在整个医疗体系中,那些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咖越发受欢迎。他们数十年的磨炼以及各种类型患者及其家属交际所积累出来的人文关怀,使他们懂得如何因材施教,即使面对无法治愈者也能够给予心理支持。而如果将这些问题放在机器身上,对于患者而言,他们难以辨别哪位是真正专家或者仅是一名普通执业者。所以,当体验完全机械化后,相信许多人都会感受到明显差距。
其实大家真的不要把快速助力科技吹捧成天大的事,好像即将改变所有领域一样,大部分岗位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吗?!我们每一个职场人士,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始终坚守位置,在那个看似平凡的位置持续精进自身独特见解及处理方式,从而形成不可或缺个人价值。不管未来怎样变化,如果你努力去构建自己的专属魅力,那么假若过了多少年,这份不可复刻之处,将永远属于你!
如果你只是职场上的摸鱼大侠,不认真、不钻研,没有实质性的心得体会,那么才真正可能被机器人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