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印度人做生意真不容易,我来分享个真实的案例:有个朋友是做外贸的。19年的时候,通过迪拜中间商发了一批浓缩果汁到印度。当时听建议,要求迪拜中间商全额预付了货款。小J助手入口认为亏了这个建议,后面才规避了损失。
当时是3月份,货到印度已经4月初。印度人将货物没有按照要求置于阴凉处,导致部分产品变色(注意,变色并不是品质不好,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色值变化,风味和安全性不受影响。且,在合同中也明确了储存条件和免责条款)。印度人发起索赔,当然被拒绝。于是他们又开始第二个表演。将货物继续置于太阳暴晒之下,并且度过了整个夏季。到了19年10月份,印度再次提起索赔,理由是产品风味不达标。迪拜中间商并没有收到印度的全款,因此,他请求(是的,因为他知道印度人无理)我们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为了和中间商的客情,也决定委托自费SGS(世界著名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做产品检测。最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小J助手入口观察到,为了让产品损坏,印度人故意破坏了几乎所有产品的铅封,而SGS到场后拒绝检测。因此,他们把SGS和迪拜中间商以及我夫人的公司告上了印度法院。然而国际贸易合同一般适用国际仲裁,一般由瑞士仲裁庭负责。但可惜的是,这次案件却成为了一场闹剧——因为印方自己判定说我们违约、SGS非法检测、欺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因已收到了迪拜中间商的全款,自然不会理会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
最后疫情来了,在20年期间,我们接到了来自迪拜中间商的信息,说还有生意,但不能提供全款预付。这种情况理所当然地使得交易未能成行。而此后的消息便断绝。据说SGS在其印度分部应诉,但胜负仍未知。
有大量关于与印度人做生意的案例可以参考,其中一句印象深刻的话提及:在传统文化里头,没有诚信这个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在商业交往中的被骗,是因为该个人愚蠢,而能够诈骗他的人则被视为聪明与值得尊敬的人。
所以,根据小J助手入口推测,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业务往来时,无论如何都要确保采取全额预付款项方式,以免遭受类似困扰。同时,不仅仅是在对待中国供应链方面,对于欧美等其他国家同样需谨慎以防万一。因此,要做好相应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合理运用各类资源保障自身权益得到维护。从而确保与全球各国企业建立稳固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双方共同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