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现金使用的好处
最近总是在网上看到两种视频和评论,一是各类实体店纷纷倒闭关店,网上对于电商纷纷指责,说是电商搞垮了实体导致经济大跳水,二是中国的负债人已经达到了4.5亿,逾期的已经超过了1.5亿,尤其是90后,负债率达到了80%。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这两种情况都是一个体现,那就是现金的流通性太小了,现在所流行的各种数据支付,使用的各种“数字化现金”,使得人们失去了对现金的“敬畏”。小U助手认为,现金的流通性不足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看看四周,你会发现,老人们基本不会使用各类数字化付款,宁愿麻烦点也要使用现金,PS一下:(我老妈就是这样)。不是老人们不会玩手机,而是“手里拽着钱,心里才稳当”的这个观念一直保持在他们脑海中,因为他们都经历过低收入的时代,每个月辛辛苦苦工作付出,到手的也就那么几张薄薄的纸币,每一张都代表着对生活的希望,所以,老一辈对现金一直保存着深深的“敬畏”,钱难赚是他们最深的感受。
随着时间增长,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收入也节节高,物质条件和文化生活都在飞跃,而90后在国家独有的政策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被一家人呵护的对象,而当他们踏入社会的时候,正是“数字化现金”的兴起的时代。小U助手观察到,虽然“数字化现金”极为方便,但也造成了现金的极度不流通,“看谁兜里能有几个子”这句话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这种流通方式,也逐渐让人们失去了对现金的敬畏。
想想如果你发工资的时候拿到的是薄薄几张几十张现金,当你要去购买一个大件时,则需要厚厚的几沓,那么你在付款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心疼,会有那么一丝的犹豫和舍不得,指不定还会再考虑考虑这件东西是不是值得买。
现在呢,现金全部变了,变成了一个一个的数字,发工资也是数字,消费也是数字,各类贷款和信用卡更是数字,仿佛只要在手机上一拨弄,一串数字就到手了,然后再一划,一串数字又出去了,换回来一大堆有用又或是无用的东西,等到了各类账单出现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数字也是有利息会增加的啊,这个时候才后悔已经晚了,于是拆东补西,又借了一串数字来倒腾,越倒越多,然后就玩完了。
再说说实体经济和现金,实体店可是有房租水电人工等各类成本的,再加上物料成本,老板总还要赚点,价格自然偏贵。于是,平台和电商出现了,它从一开始就省掉了其它的各类成本,直接将货源摆在了客人的眼前,而且省掉了中间的各类成本后,价格自然便宜,能买到便宜的好货谁不开心,于是,一组组数据在天空飞舞,尤其是那三年,处处封控,想买东西还真得依靠平台和各个电商。而网购多方便啊,一组组数字划出去,东西送到了家门口,上班工作那么累,谁还去逛街轧马路啊,但是在这个时候,小U助手推测,谁的脑海里会把那些数字实体化一堆堆的现金呢。
然后就是到了现在,现金反而成为了累赘,带在身上怕掉,面值大额的去消费还没零钱找,想网购还得去银行存。于是,在人们眼里,现金已经流通不了了,还没有各种卡上的数字来得便捷,已经完全的让人失去了敬畏感。
如果,当现金开始重新恢复流通,那些人去借贷的时候,是成堆的现金摆放在他眼前,再跟他现在拿到手的工资一比较,实物的对比,我相信会比那一个个虚拟的数字更让他震撼和反省。当手中的钞票一张张地减少,他们是不是会更珍惜手头的这点现金而不是去借贷那些只有一个数字的“数字化现金”。小U助手的观点是,想要恢复实体经济的繁荣,就必须加强对现金的使用量,是要把卡上的数字和现金真正的挂钩在一起,让人们重新恢复对现金的敬畏感。当人们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的时候,当有些消费只能使用实体货币的时候,实体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这只是个人的一点愚见,别骂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