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省份都在发展城市集群广西应如何跟进?
工业时代要求聚集效应,从最初的交通逻辑和资源逻辑,发展到今天是产业链逻辑。
也就是现在已经不是单个城市靠一两个企业一两个项目就能够取得核心地位的时代了。他需要更多更加复杂的产业配套来搭建更加复杂的经济结构。
这个配套里面上下游相应的产业集群,还要有超强的销售服饰网络,再加上可观的消费市场基数。要形成这样的庞大城市集群才会引领下一个时代的经济增长。
所以我们看到广东在搞大湾区经济圈。不再以分散的珠三角沿海城市为发展目标,而是整合区域间各城市的资源形成城市航空母舰。于是整个体育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集生产、物流、研发、服务、消费等等为一体的大型经济圈。这会大大放大单个城市的竞争力,也会降低区内核心产业的成本。从而实现经济的高层次发展。
周边云南规划的滇中城市群也开始打造云南版的城市经济航母,贵州的黔中核心区,和湖南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等等概念是都是这种理念的不同表现。
而广西就目前来说整合度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广西的核心大城市周边并没有形成有实力的城市群状态。反而是围绕核心城市周边那都是一群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带。
无论是南宁还是柳州,桂林,其实都是这样的情况。当然像南宁有向外扩展整合了邕宁还有武鸣县,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整合横州市。桂林也早把城区往临桂开发。柳州也在致力于柳东区域的发展。但是这种摊大饼的模式并不是城市群的发展思路。而是核心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单核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如果有巨大的资源投入,一般会朝着形成超大城市的模式推进。但它依然很难形成大面积辐射带动整片区域的发展。而且这种扩张模式往往速度较慢,在构建产业链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和周边区域出现同质化竞争的矛盾。
并且这种单核经济发展模式,除了外围推进缓慢外。还有可能形成城中的经济塌陷。其实也不利于城市往更高层次水平发展。并且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大城市病。
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以城市群的方式来布局广西的核心经济带。目前以南宁的角度来说,应该以平陆运河为契机。往外形成横州和宾阳两个工业卫星城、往南那马、大塘、大寺、大垌等连接到钦州市之间的特色乡镇。
蓝天助手认为,以南宁和钦州为核心,辐射两个城市之间的乡镇进一步发展。让彼此之间产业生态进一步融合。必须有计划的配套一些相关联的产业。形成上下游联动统一格局。
当然要形成城市发展群的概念,并不是要强行把很多原来特色的农业乡镇变成工业区。而是要有计划的把他们从目前的产业整合到彼此的城市经济圈中。原来相对自给自足或者联系较弱的农业联系转为更高层次的工业联系和信息化联系。沟通彼此的物流和人才流动。
具体就是要进一步落实一小时经济圈的概念。并且通过一小时的不断转换,把更多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一环扣一环的产业配套相连,就会形成一个更大的超级市场。形成统一的巨型市场,也是有利于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当地的生产力进一步升级。
蓝天助手的观点是,不需要等待某一座大城市。他的郊区扩展到周边的乡镇才算发展。我是要从卫星农业乡镇转换为卫星产业链乡镇。它可以是以特色农业为主,可以是以物流运输为主,可以成为科研和旅游为主。目的并不是做了些什么,而是强调一个相互配套性和更紧密的经济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