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市场信誉崩塌,质量问题被曝光后,对消费者到底是利还是弊?
近期,关于羽绒服造假事件,被很多网友议论,特别是东北网友,一件刚需的羽绒服,正常会花掉一个月工资,看到这个事件,都感到心在滴血,原来,我们所购买的“天价”羽绒服,竟然也被不良商家造了假。
记者的一番明察暗访,将羽绒服产业链的黑幕,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大众视野中,但此次曝光,真的会让羽绒服市场变得规范起来吗?小评评助手教程认为,我看未必,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
首先,这样的行业黑幕,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很多商家对此都不避讳,早就应该被各地监管部门重视并严查,然而,这份责任却将在了记者身上,这不是正常现象,从曝光的视频中看,相关部门的检测,依旧还是采取定期由商家送检的方式来进行,试问,哪个商家会主动送检自己掺假的羽绒服?难道监管部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这不能排除有些商家通过某种方式买通检测的嫌疑,到底这些商家有没有保护伞,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记者的明察暗访,从一定程度上会威慑到造假商家,短时间内,也许会暂避锋芒,诚信守信经营,但过了这个风头,肯定还会卷土重来,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非监管部门能够两袖清风,尽职尽责,为百姓守好质量关,但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以后这种现象会改善,那么一些质量合格的羽绒服商家,也会趁此机会抬高自己商品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的压力更大,小评评助手教程推测,也许,这些大众消费者以后也就无缘羽绒服了,所以说,这次曝光,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此话并不是否认记者的功劳,记者还是敬业并具有事业心与爱心的,之所以说弊大于利,是因为我们对有些部门有些不信任了。
羽绒服不是奢侈品,羽绒也不是稀缺紧俏物资,如今价格被哄抬得这么高,由正常消费品变成奢侈品,这是畸形和扭曲的,小评评助手教程的观点是,有些部门应该负起责任,给消费者一个安全、可靠、亲民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