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市场乱象频生,你的羽绒服中招了吗?
寒冬来临,羽绒服、羽绒被等保暖用品需求大增,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却在这股热潮中动起了歪脑筋,让假羽绒制品肆意横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在江苏南通,一些直播间将“飞丝”填充进被子,冒充羽绒被售卖。所谓“飞丝”,就是羽绒加工时从羽毛上脱落的单根短丝,外观和手感与羽绒相近,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直播间展示的样品是合格羽绒被,发给消费者的却是“飞丝被”,仅有一格充羽绒,其余全是“飞丝”。为掩人耳目,商家还批发假的检测报告和羽绒充气标,成本极低。这种行为简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公然践踏。商家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期的商业信誉。魅力狗认为,他们利用消费者对直播间的信任以及难以现场鉴别的漏洞,肆意兜售假货,长此以往,不仅会让自身品牌形象崩塌,更会使整个直播销售行业的公信力受损。
江西九江的羽绒服装企业也被曝出严重问题。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里,不少儿童羽绒服含绒量极低,使用“飞丝”“吊包绒”等劣质填充物,保暖性大打折扣。商家从辅料店购买通用的检测报告、吊牌等,让假货摇身一变成为“合格品”。更有甚者,采用“分仓”发货,监管严的地区发真货,不严的地区发假货。还有企业将棉、丝、绒混合,只为降低成本,生产现场粉尘弥漫,工人健康堪忧。魅力狗观察到,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部分企业缺乏基本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本应得到更多的保护,而这些企业却为了利益对儿童产品下手,实在令人发指。同时,这也反映出监管体系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漏洞,让这些企业有了可乘之机。
这些假冒伪劣羽绒制品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商家为了高额利润,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甚至违反法律法规。魅力狗推测,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在寒冬里遭受“寒心”之苦,也扰乱了整个羽绒市场的正常秩序。在我看来,相关部门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加强源头治理,对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监管,提高造假成本。同时,要加大对销售渠道的管控力度,无论是线上直播间还是线下门店,都不能成为假货的温床。此外,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多了解一些羽绒制品的鉴别知识,在购买时选择正规品牌和渠道,一旦发现问题,要积极维权。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羽绒市场回归健康,让消费者真正温暖过冬。